智能假肢
2025-03-05 18:31
对於截肢患者,传统假肢往往存在挑战,例如活动受限、缺乏感官反馈同唔舒服。最近,智能假肢嘅进步,结合人工智能(AI)同生物反馈系统,彻底改变咗呢个领域,并大幅提高使用者嘅生活质素。
传统假肢 vs 智能假肢:
传统假肢:
相对简单嘅机制。
功能有限,通常只得行路或者抓东西,冇感官反馈。
使用者需要经历高嘅学习曲线,先可以掌握控制。
智能假肢:
由AI驱动嘅模型分析动作模式,适应使用者需求。
生物反馈系统令使用者可以“感受”质地、压力或者温度,加强同环境嘅互动。
先进设计减少控制所需嘅努力。
临床突破:
最新嘅创新之一系LUKE Arm,由DEKA研发公司开发。配备传感器同AI,可以精确同直观地控制,例如调节对细小物件嘅握力。2023年,刊登喺《Science Robotics》嘅一项研究证明,智能假肢喺恢复上肢截肢患者几乎自然嘅四肢功能方面有效。
挑战同局限:
成本: 现时嘅模型对于好多人来说仍然过于昂贵。 可得性: 先进嘅智能假肢通常只喺发达国家有供应。 能量消耗: 大部分设备需要频繁充电,限制咗持续使用。
全球可得性: 像LUKE Arm同Open Bionics Hero Arm咁嘅智能假肢系喺美国、欧洲同部分亚洲地区有供应。政府同非政府组织正努力将呢啲设备带到低收入地区。
未来方向:
同神经接口整合: 通过大脑同机器直接连接,以改善控制同减少延迟。 微型化: 令部件更加轻便同节能。 可负担性: 扩大生产同提供补贴,以降低成本,令更多人可以获得。
对社会嘅影响: 智能假肢唔单止提供功能性嘅好处,仲能提升截肢患者嘅独立性同社会互动,带嚟心理上的益处。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,佢哋可能会重新定义全球嘅残障同包容标准。
参考文献:
Science Robotics, "Advances in Smart Prosthetics for Limb Amputation," 2023.
DEKA Research & Development Corp., LUKE Arm White Paper, 2023.
Open Bionics: Hero Arm Applications and Case Studies, 2024.
更多相關內容